阿拉爱上海

重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环境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5年08月27日 09:28:16 

  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个体内部言语机能的成熟与外部环境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是互为条件的。聋儿由于听力障碍影响了言语机能的发育和语言信息的输入,打破了语言习得进程中内、外因素的平衡。语言发展的迟滞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聋儿早期教育必然肩负着恢复内外因平衡、康复语言的重担。因此,应该重视每一个影响聋儿语言康复的教育因素,努力创设最佳的康复教育环境。

重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环境

  语言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聋儿语言的习得,也是影响聋儿语言发展速度的最重要的外因。心理学表明:孩子最初的语言是表达情绪、情感和愿望的,情绪对孩子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聋幼儿更是如此。聋儿家长也是影响聋儿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家长的心态、情绪、教育方法的差异最终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对聋儿说来,良好的助听效果必不可少。本文就四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

  一、利用助听设备提高听音学语的质量

  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引导聋儿开口学说话。学说话又以听说话为基础。对聋儿,特别是听力损失较重的聋儿,只有借助于助听设备才有可能听到声音。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戴用是他们听到声音、听好声音的第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常常不厌其烦地教,但聋儿却往往没有相应的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多认为是由于聋儿情绪状态欠佳或精神不集中所致,容易忽略孩子的助听状况。

  曾有一位听力损失并不十分严重的聋儿,仅仅是因为两年多的时间内未调试其戴用的助听器,语言学习效果一直不理想。经重新测听并以新的测听结果为依据调试了助听参数后,该聋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有了明显的的高,发音状况也有极大改变,并对听辨声音、发音训练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主动与他人言语交往。现在,这名聋儿已在重点小学学习了一年,成绩很好。

  显然,助听装置的充分利用在聋儿康复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家长及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聋儿的助听效果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并需定期为聋儿进行听力测试和助听效果评估。做到这一点,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

  二、重视语言环境的作用

  对于语言习得,尽管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流派,但都不否认环境对于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聋儿所处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语言学习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外因。教育者提供的丰富语言刺激,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耳聋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与正常儿童教育的差异之一在于学说话是其他类学习的基础。然而,教室中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语言内容,若不在生活中巩固与发展,就难免很快忘却。作为聋儿康复教师,我们须尽力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倾向,努力将聋儿对语言的掌握过程引入自然习得的途径,重视发展其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为聋儿创设良好的有声语言环境,给予他们参与交往、使用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充分的机会。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生活情景,通过角色游戏、模拟表演等方式为聋儿创造语言环境、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可以把聋儿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借助真实、自然的情境来引导聋儿学习语言。

  以学习“买东西”为例。聋儿在教室中接触过类似的角色游戏,通过直观的“表演”,学习相应的词语和基本的言语交流模式;生活中,教育者,主要是家长,可以在“温故”的基础上,带聋儿到商店去尝试购物的过程,学会恰当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此外,语言交往内容要丰富,范围要广,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有所涉及,帮助聋儿逐步构筑起语言符号系统。

  由于言语感知不足,聋儿对表示时间、空间、事物关系的词语理解困难。因此,将语言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让动作符号、形象符号、语言符号经常处在转换之中,也是加速聋儿语言康复进程的好办法。比如采取循环渐进式的主题活动帮助聋儿认识四季、星期、节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调整家长心态,鼓励聋儿正常交往

  语言康复的基础是心理康复;康复聋儿首先要康复家长。不少家长视孩子的耳聋为家庭的隐私,有意无意地回避,导致聋儿正常交往机会减少;加上听觉障碍,极大地限制了聋儿的交往活动。

  聋儿是家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迟早要面对整个社会。且聋儿首先是儿童,像所有儿童一样,有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需要。如果家长能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常常“忘记”孩子耳聋,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同龄儿童、与正常听力者交谈,那么聋儿康复的机率就会增加。有学者称聋儿康复首先是家长的康复,道理即在于此。作为聋儿康复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建立正常的心态,使他们能逐步调整自己的情绪,为聋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 特殊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