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触摸多元智能理论的脉搏(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1年10月25日 10:49:56

  早在几年前,从开始接触多元智能理论,到后来在一所地区名校主持多元智能理论的科研课题,我深刻地感受着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力支持,感受着它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惊人影响力,感受着它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和认识,才更加坚定了把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作为新学校发展壮大的理论武器的信心和决心。

  在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办学宗旨,确立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多元智能理论也首当其冲地成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论支柱。在建校之初,我们就积极倡导实行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成立有专人负责的科研室,通过科研手段,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评价策略。在学校成立至今的两年时间里,我们通过读书体会、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理论讲堂、教育沙龙、科研论坛等多种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实践活动。

  当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理念不断注入我们工作的各个层面,学校的整体面貌随之发生转变,教师的工作状态积极了,自信心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了,上进心足了。从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到每一位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吐故纳新。

  由于我校是一所合并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合并前的两所农村小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队伍整体能力较差,特别是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制约着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行政班子成员大部分是初次从事行政管理的年轻教师,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但缺乏广度和深度,难以达到引领和示范的高度。立足于校情,立足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在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我们着重选择了以下几点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启蒙和理念渗透:

  一、学校教育应关注生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课堂变成展示学生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学校变成学生彰显个性的缤纷舞台——这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完整的、独特的个体来看待,观察和鉴别他们的智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从而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发展个性,强化优势,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启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求我们努力消除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传统价值观,从品德塑造、文化浸润、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活动组织等层面,为学生展开多元、多维、多彩的教育空间,构建起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育人格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塑造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

  二、学校教育应体现教育公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动的个体,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成功。这样的学生观一旦确立,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总是能够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是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评价,追求教育公平理念的体现。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使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评价立足于启发、唤醒、激励,从有益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去考量。 正所谓“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就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标准,使每个孩子能够“因赏识而努力”,“因评价而美丽”。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