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认识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5月15日 21:15:51

  【摘  要】: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的触角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还存在着常规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以及实施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阻碍了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对常规教育要有新的认识,能科学地构建幼儿园常规内容,并得予合理地实施。

  【关键词】:幼儿  常规教育  新认识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集体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制定一定的常规来维持秩序。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进行常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另外通过常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促进社会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可见,幼儿园常规教育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渐引导幼儿自我管理。"其明确指出了常规教育对幼儿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常规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许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还是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所谓的"常规"或经验,使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实施的方法都不合时宜的刻板的保留着,例如:很多老师仍然使用着"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一二三,看谁坐的最端正。"这些简单,琅琅上口的常规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小木头人"。

  2、常规教育实施中存在不合理现象

  (1)一些常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发现幼儿有违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过度强调常规教育,工作重心倾斜

  教师在活动中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无异于本末倒置。

  (3)在常规教育中强调指示性,缺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随时能听到老师说出的"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等的一些限制性话语,还有那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能"的指令性的言语,说明了在教师心目中"常规教育的内容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使教师一直处于权威式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一味地去压倒管制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是极不相称的。

  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对常规教育必须要有新的认识。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孩子,而是使幼儿变被动接受常规教育为常规的主动建构者,由他律走向自律,并帮助幼儿形成是非观念,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健全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构建科学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并使这些常规教育内容得以合理地实施。

  三、构建科学的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

  以往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都是由老师和园长等一起构建的,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我们应该反思其实常规教育不应单纯为各种教育活动服务,而应为幼儿主体服务,常规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常规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围绕这几个核心来进行:

  (一)常规内容建立应体现民主性

  1.常规内容的建立应让幼儿充分参与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孩子对日常常规的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常规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成功的乐趣,更能让幼儿感到常规是他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在常规的执行中,幼儿会更加乐意接受甚至主动地成为监督者,使常规教育更能顺利实施。

  如在玩拼插区时,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筐筐的玩具被倒出来,收拾时又乱放。对此,我总是一遍遍地说:"要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筐子放到旁边","把雪花片放到玩具篓里",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最后,老师认真反思:为什么总是我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建立常规呢?于是,我利用一次餐后谈话,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拼插区既能快乐玩耍,又有一定的秩序。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然后各组抽出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所定的常规,最后再由各组之间的幼儿相互提问修正,一套由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成立了。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后来,我班许多常规都由幼参与制定,如喝水时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怎么做、入厕后为什么洗手等,真正地让幼儿在一个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中快乐发展。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