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心理健康小贴士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21年01月13日 14:29:18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是大家非常关心

  但不是很了解的事情

  今天

  老师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下的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特为家长朋友们

  介绍以下五种心理健康小常识

幼儿心理健康小贴士

  一、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儿童。

  引导方法:作为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二、倔强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 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

  引导方法: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  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多罚。

  三、缠人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引导方法:不要轻易迁就孩子,要给他立下做事的规矩;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言行,不要把孩子的淘气当做胡搅蛮缠;孩子胡搅蛮缠,家长也要反思自我。

  四、自卑

  自卑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有个别儿童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引导方法: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常带孩子出外进行户外活动,耐心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时,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邀请有相近年龄的小孩的家庭一同进行。这样户外锻炼,既可以让孩子开阔心胸,逐渐敢于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让爱唤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五、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引导方法:父母和长辈积极营造快乐、民主的家庭环境,要正面引导、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采取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培养自控能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求社会、家长、学校共同重视起来,相互沟通协作,积极配合,采取相关的措施,幼儿是完全能够在正确的引导方式下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家长、教师、同伴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培养同情心,关爱他人,多鼓励少指责,从根源上帮助幼儿铲除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下一代。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